当前位置: 河南网 » 资讯 » 矿山能源 » 正文

兴国东村:治理废弃矿山 换来绿水青山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0-07-08 15:12  来源:客家新闻网  浏览次数:175
核心提示:在兴国县东村乡小洞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,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。机器轰鸣,工人们正在施工忙碌着,有的播撒草种,有的运送浆料

在兴国县东村乡小洞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,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。机器轰鸣,工人们正在施工忙碌着,有的播撒草种,有的运送浆料,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……很难想象,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,曾经是满目疮痍的废弃煤矸石矿山。

小洞村小溪坑村民李年桂对此记忆犹新:“以前那里是废弃矿山区,一下大雨就会有很多泥沙冲下来把农田冲毁,田也种不了。”

没有处理之前的废弃矿山区,表土裸露无植被,雨水一冲刷,水土流失严重,造成河沟淤塞、毁坏良田等问题,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,兴国县东村乡小洞村村民逐渐搬离了这个不宜居住的村庄。

面对废弃矿山水土流水严重、水资源污染、地质滑坡风险等问题,近年来,兴国县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,探索建立了“政府主导、政策扶持、社会参与、市场化运作”的生态修复新模式,对废弃矿山影响区域进行综合治理。目前,东村乡小洞村小溪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修复总面积约459.23亩,恢复耕地90多亩,已实施完成主要区域的削坡减荷、场地平整等工程,其他配套灌溉排水配套设施、复耕复绿工程尚在实施过程中,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环境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
以前的废弃矿山变成了青山绿水,生态环境也大变样了。现在都有不少村民有回迁的意愿了。“在治理好生态环境以后,我们想着要把村里的经济搞上去,充分利用好生态环境的优势,积极引进外资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”小洞村支部书记杨海平说。

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,从表土裸露到披上绿装。小洞村的变化,正是兴国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保护生态、呵护环境的真实写照。(谢均平)
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推荐产品
推荐信息